在這裡, 巴丹,2015年的大地震留下了永恆,無可磨滅的印記。
據朋友的敘述,大皇宮的對面本來是一排多層屋頂的寺廟,從巴丹廣場對面的一座建築物的頂樓望去,一座接一座的尖頂寺廟彷彿重疊在一起,它形成的立體感充滿一種結構性的優美。
只可惜去年的一場地震,這一切都被解構了。
天搖地動之後,整排寺廟都遭殃,其中一座甚至幾乎完全坍塌,現在以鐵網圍繞封鎖,只留下地表面的基層,在兩座傷痕累累的寺廟之間留下一個歷史的空洞,一座怎樣都無法完美填補及整合的缺口。地震摧毀的不只是這一座廟,整座廣場其實都到處可見它災難性的威力。許多建築物都以粗大的木柱或鋼板頂持住,以防已被削弱的根基突然惡化而繼續倒塌,部分結構的碎裂或牆壁的裂痕,就多得無法一一說清楚了。
據當地的導遊說古時代整個盆地分成三個區縣,那就是巴丹(Patan),加滿都 (Kathmandu) 和巴塔普 (Bhaktapur)。每一個區縣都由各別的王族來管治,所以這三個地點都擁有自己的Durbar Square, Durbar 簡單來說就是皇宮的意思,而皇宮的範圍內必定會有寺廟,廣場,國會大堂等等,而這些建築物都以圍牆與城門圍欄起來,變成一個巨大的定居。
外國遊客進入巴丹廣場須付1000盧比,大約10美金左右。坦白說相對以這景點的規模來說,10美金是有點偏高。但尼泊爾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旅遊業,加上這些入門票也可以協助他們地震之後的重建工程,修復旅遊區及家園,所以貴一些也就無所謂了。當然也不得不想起導遊所說的貪污舞弊,據說非常猖狂,但這個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尼泊爾的皇宮與寺廟大多數都以木質材料建築的,所以這些建築物的許多大門旁門,窗口的框架,柱子,橫梁,甚至一些牆面都雕刻了許多圖案與形紋,比較普遍的是花卉的描繪。它的雕工之細膩與精緻可說是難以比匹,有些木雕作品的繁密 及複雜的程度叫人看了嘆為觀止,幾乎可以巧奪天工來形容,可說是充分展現了尼泊爾人工藝的雕琢精華。
這些雕刻藝工還是大有人在,只是越來越多都已經淪落成生產大量旅遊紀念品的工匠,為了多產而品質擺在其次,許多手工藝品一看就知道雕工粗糙,設計簡單,都是衝著遊客的喜好而來的。
失落的高素質手藝,多多少少也反映了漸漸失去淳樸善良本質的尼泊爾人。
Friday, December 29, 2017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2016尼泊爾健行手記:加滿都 (Katmandu)
時間滯留的都市
要如何精簡地描速加滿都呢?
落後,其實也不是最佳的形容詞,可能“淺擱在時間滯緩的流速中”會比較貼切。在這樣的一座城市,你可以瞥見提供高速上網的電訊公司,但在旅館內總是無法銜接互聯網,就算接上了也是走走停停,類似這種需要接受耐心磨練的苦差,在這裡需要練習,不斷練習,然後習慣。
加滿都,是一座被時間的流沙囹囚的城市。
來到加滿都的第一個印象就彷彿回到一座80年代的城市,多數的馬路都不寬,也很難看見高過十層樓的建築物,更不會看見任何高架公路。在馬路上穿行的大多數都是沒有冷氣設備的巴士或小貨車,私家車的款式都比較舊式的,比較族新的豐田都很難看到,奔馳寶馬就更不見踪影了。
總之,加滿都是一座你有錢也買不到LV包包的城市。
其實整座加滿都盆地的人口相當稠密,她負載著四百萬的人口,所以水泥磚屋都建得非常緊密,很典型的瘦短但至少都有四五層的高度,屋子與屋子之間的距離非常狹窄,幾乎是到達鱗次櫛比的狀況了。因此市內的道路,除了主要公路比較寬敞,其他的分叉穿行的街巷都被縮小了,可說是羊腸小徑的寬度,充塞著舊款的汽車,狂噴黑煙的巴士;還有就是四處亂竄的機車與腳踏車,加上許多道路依然未 鋪上柏油,交通工具排放出來的廢氣,泥沙路被輪胎滾過飛起的灰塵,把這座盆地地勢的都成構成一個龐巨的蓄塵池。
塵埃,永久地封鎖著加滿都,但又遺失了鎖匙,她就變成一座被煙氣及塵土掩埋浸沒的的都市,一座落後切又 被過度發展的危機步步逼近的地方。
我們下榻的旅館坐落在Thamel區,是當地人公認的旅遊區,所以是遊客的熱門地點。這裡的商店非常集中,許多建築物以前都是古老的住宅,現在都改裝成店鋪或小型酒店。這裡的商機對象都是遊客,本地人很少來這裡遊逛,所以商品種類亦趨向與旅遊活動有關聯或工藝紀念品,尤其是毛紗紡織品,銅雕與畫作,其中以Thanka最為普遍。尼泊爾人和印度人一樣,熱愛鮮豔刺眼的色澤,所以整條街道都可看見繽紛燦爛的彩色演出。這裡不是色盲的人可以承受得起的地方,因為沒有人無法不被顏彩艷麗的種種物品所吸引,感動,甚至震撼。
在這裡,加滿都的任何一條商業街道或中心,狂野至近乎放蕩的顏色天天為視覺舉辦一場最豐美華麗的饗宴。
(完)
要如何精簡地描速加滿都呢?
落後,其實也不是最佳的形容詞,可能“淺擱在時間滯緩的流速中”會比較貼切。在這樣的一座城市,你可以瞥見提供高速上網的電訊公司,但在旅館內總是無法銜接互聯網,就算接上了也是走走停停,類似這種需要接受耐心磨練的苦差,在這裡需要練習,不斷練習,然後習慣。
加滿都,是一座被時間的流沙囹囚的城市。
來到加滿都的第一個印象就彷彿回到一座80年代的城市,多數的馬路都不寬,也很難看見高過十層樓的建築物,更不會看見任何高架公路。在馬路上穿行的大多數都是沒有冷氣設備的巴士或小貨車,私家車的款式都比較舊式的,比較族新的豐田都很難看到,奔馳寶馬就更不見踪影了。
總之,加滿都是一座你有錢也買不到LV包包的城市。
其實整座加滿都盆地的人口相當稠密,她負載著四百萬的人口,所以水泥磚屋都建得非常緊密,很典型的瘦短但至少都有四五層的高度,屋子與屋子之間的距離非常狹窄,幾乎是到達鱗次櫛比的狀況了。因此市內的道路,除了主要公路比較寬敞,其他的分叉穿行的街巷都被縮小了,可說是羊腸小徑的寬度,充塞著舊款的汽車,狂噴黑煙的巴士;還有就是四處亂竄的機車與腳踏車,加上許多道路依然未 鋪上柏油,交通工具排放出來的廢氣,泥沙路被輪胎滾過飛起的灰塵,把這座盆地地勢的都成構成一個龐巨的蓄塵池。
塵埃,永久地封鎖著加滿都,但又遺失了鎖匙,她就變成一座被煙氣及塵土掩埋浸沒的的都市,一座落後切又 被過度發展的危機步步逼近的地方。
我們下榻的旅館坐落在Thamel區,是當地人公認的旅遊區,所以是遊客的熱門地點。這裡的商店非常集中,許多建築物以前都是古老的住宅,現在都改裝成店鋪或小型酒店。這裡的商機對象都是遊客,本地人很少來這裡遊逛,所以商品種類亦趨向與旅遊活動有關聯或工藝紀念品,尤其是毛紗紡織品,銅雕與畫作,其中以Thanka最為普遍。尼泊爾人和印度人一樣,熱愛鮮豔刺眼的色澤,所以整條街道都可看見繽紛燦爛的彩色演出。這裡不是色盲的人可以承受得起的地方,因為沒有人無法不被顏彩艷麗的種種物品所吸引,感動,甚至震撼。
在這裡,加滿都的任何一條商業街道或中心,狂野至近乎放蕩的顏色天天為視覺舉辦一場最豐美華麗的饗宴。
(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