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21

The one and only hike

 The one and only hike



With a pledge rooted in my heart, I set off an hour earlier today at 3pm with just one goal - to hike beyond 20km, something I have never done before though I did run Penang Bridge a few times, day hike, it’s something unprecedented. 

I have long planned to hike to Bay View from my son’s homestay house on Ranfurly, based on Google Map it is 12km away, so I guess if I complete a return trip, it will breach the 20km mark. I did hike up to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rack to Bay View from Westshore a week before,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I turned back. 



I decide to walk to Westshore Beach by Taradale Road in the direction of city-bound, the 3pm sun is searing hot but with low humidity and breezy condition, it doesn’t perturb me much. Passing by this Streetwise Coffee stall, the aroma of the coffee beans is way too much to resist, I halt to grab a large cup of hot latte, it is sheer bliss in life to sip a good coffee while trudging on in your own assumed “Great Expedition”.

Then I turn to the way to Ahuriri, about after an hour, I reach Ahuriri Estuary on my left and Westquay on my right. The high tide at around 4pm floods the entire wetland, it is transformed into a massive lake where weekend visitors fish, swim and kayak. At the Westquay, the water level at the bay is so high that it seems to be overflowing soon, countless boats and yachts buoy violently in the rather choppy sea.



I then turn to Westshore Beach, have the last sip of my large cup of latte, take a short respite at the bus station just beside the beach. The sea is emerald green under the bleached sunlight, beachgoers are having all sorts of fun swimming, surfing or canoeing. I don’t rest for long, there is still quite a distance to go, I time myself to turn back whatsoever at 5.30pm at the latest, otherwise, it would be too late for me to reach home. 

It’s always enjoyable to walk along the shoreline of Westshore Beach, blooming yellow daisies blanket the slope of the pathway near the beach, at the distance, there are cargo ships or speedboats gliding across in the vastness of the deep blue sea, and the air is filled with jubilant cacophony from the visitors who throng the nearest safe-to-swim beach in Napier, the swells are not really ferocious but then it was good enough for the surfing beginners to have some good blast. 



Around 4.15pm, I reach the end of Charles Avenue at Westshore Beach, it ends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walking cum cycling track to Bay View. I stop for a while to have some water from the water cooler station and to refill my water bottle. I can sense the intensity of sunlight mellows, and the blustery wind smooches my body with cosy coolness. The track stretches side by side to the black sand beaches that continue for a few km,  they are strewn with old abandoned tree trunks and branches, various types of flowers trees flourishingly bloom in the spring cover the ground like colourful carpets, it is a natural sight to behold and provides excellent compositions for photography. After about 45 minutes, the track ends and it leads into a small residential community, then I see this sign showing Bay View on the roadside. 

I have eventually made it to Bay View on foot, but it is only half of my hike, now I need to make my way back home. 

The sun is dipping in the West when I slowly walk back home, I take the route for the first two times where I covered more than 16km, it goes through Ahuriri Estuary along the railway's track, then I turn left to go down the slope to cross the railway track and the Hasting Expressway through the underpasses where I reach the other side near the sheep farming field. Again, I turn into the dirt path that leads to Church Road, ripping through the grazing meadows of the sheep. It is a long, solitude walk as I don’t come across anyone at all, it is kind of strange not to bump into any cyclist on this Saturday evening, the sun is shining softly as it collapses further towards the mountain top in the distant, wind blows at balmy pace, I just walk on, alone but enjoyably immerse in the serene silence. 

Around 7.30pm, I complete the water ride trail that snakes its way along the narrow canal, I witness a family of ducks swimming timidly away from me when I approach them to take a few shots, birds’ chirping breaks the calm quietness intermittently, and a flock of seagulls fly across in the sky. The sweet pastel hue of sunset emerges in the horizon above the distant hills, I walk towards the sports ground near the Park Island Reserve, the thin lampposts lit up their eyes in the failing light, I can see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strolling at the park, the field is empty, the night is eerily looming and I hasten my pace to beat the imminent darkness that will soon inundate the surrounding. 



I reach home right before 8.15pm, the entire hike takes me 5 hours and I manage to achieve a new record of 21.3km, my departure back home is exactly two weeks away, and I just make up my mind that such a long hike would be the one and only until I leave.

(10/11/2019)


最后一站,Bhaktapur

 最后一站,Bhaktapur




去年第一次来访就爱上她

一个古老的皇城

那些宫殿,寺庙,国会大堂

还有广场,鸽子在上空骚乱纷飞

游客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

留下来宿夜的不多

但傍晚过后才是Bhaktapur最柔美的时光

暖晕晕的斜光洒落在人潮稀疏的广场上

噪音低沉下来,有人轻轻吟诵

绕回起落的佛经旋律

寺庙墙上的红砖仿佛渐渐苏醒

折射着微弱的软光

在对路过的旅人细数历史的图腾



夜,接着缓缓淹没

人潮近乎彻底撤退到各自的暗角

还在赶路的低着头牵扯着返家的路线

留下来的旅人也隐退到各自喜爱的旅馆

在屋顶的小餐馆享用Dhal Bat

聆听着传统的音乐,或重复不断的歌曲

车声在楼下轻缓地传了上来

然后又悠悠远逝

仿佛在说:这一刻,是生命歇息的时候了。

Last stop: Bhaktapur

When the dusk casts its illuminating shadow on Bhaktapur Square 

Rushing crowds of tourists reluctantly leave their chaotic footsteps behind 

Piercing commotion wilt like autumn blooms 

Stirring silence awakes every red brick of the ancient temples

They softly glow and murmur the tales of an esoteric totem of history to the passerby

Hardly anyone will halt and listen 

Anxious hearts hastily search their way back home 

Remained tourists withdraw to their choices of cafes 

Ethereal chant of mythical sutra rises into the air 

Bhaktapur, salaciously unwrapped its naked beauty 

When last light fades into the abyss of the night

生活与咖啡馆

 生活与咖啡馆



封锁五个月之后,咖啡馆还在,但员工已经无法挽留,这也没办法,封锁时期咖啡馆也没能力付他们全薪,所以他们自我辞退也很正常,就这样的重新启业之后就一直雇请不到员工。

咖啡馆就只有两名厨师,员工呢就只有让老爸老妈顶上去了,由于什么经验也没有,所以只能当免费劳工,老爸负责中餐,老妈顶接晚餐。就这样四个人守顾一间咖啡馆,一晃也将近一个月,要说艰苦其实也不,但如果是轻松好玩也算不上。

我常常对本身的人生演进充满感恩,仿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且很多新事物都不必刻意追求,上天的恩赐之下它自然而然到来,赖在身旁不走。譬如女儿开了咖啡馆,员工缺乏之下就只好暂时免费代班,从中学习如何面对客户,如何与其他人从商业视角来互动,介绍菜肴,为客户决定食物量,太少太多都可以点醒一下;然后就是送上餐具,端上菜肴饮料,如何脸上保持温馨的微笑,即使面对客户的怨言,要把住耐性,只要不是太过份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

当然也得学习应用点菜软件,打印点菜单,那一个交给厨房,那一个留在外头的饮料柜台,而现在也开始学习如何泡咖啡,认识咖啡机,熟悉它的操作程序,什么是拉铁,长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咖啡名词,每一种都有它的差异,泡法也各异,这一切都是新的学习。

所以,学习新事物不计年龄,而自己比较幸运,像我这种野心欠缺的人获得上天的眷顾,可说是一种难得的福报,内心除了喜悦,还有一股数不尽的感恩。


离开之前

 离开之前



回头再看最后一眼,我踏进车内,就这样驾着车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望,那怕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明天,我将和儿子离开纽西兰回家去了,儿子是暂时离开,而我,极大的可能将是长久的离去。每一件事都有始有终,我为儿子做的这件事,我想应该是抵达终点了。

佛陀说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奇迹,你呼吸,你走动,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试试想一下,那些何尝不是奇迹。回顾将一闪即逝的今年,也许可以来到纽西兰陪伴儿子六个月将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奇迹,将是上天恩宠我的最奥妙的安排。我心怀无限感恩,但即使是最美好的事也会结束,我想这是最完美的终结时刻。

我不否认自己是被幸运溺爱的人,这一生说起来也极为顺畅无阻,尽管间中有一些挫折,但那些也不算什么,就当着是生命里比较琐碎的礼物。当然论事业的成就,财富的多寡,自己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很幸运的我找到了满足的出口,对这些身外物,不是完全不屑,但也就随缘了。

对这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大专毕业,接下去想就业或继续升学,都是一个不错的决定;儿子当然还有好几年才会大专毕业,但也不必去烦恼太多了,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眨一眨眼也许也就来到了那个时刻。

说起今年过来纽西兰长住半年,一些朋友都以为自己打算移民,其实不然;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心有挂碍,毕竟自己还是一个凡夫俗子,对儿子还是会有一些放不下的包袱,所以就这样的来了,呆下来,一呆就是半年。事到如今,一切眼看都上回了轨道,年初想要解决的难题都解决了,学业方面也顺利地升上12年级,游泳方面也创下来一些预想之外的佳绩。其实我无法确定这都是因为我的陪伴还是儿子本身的努力,但这一切也许已经没有相关了。总之,他也将是一个十七岁的大男孩,我能,或应该为他做的事,我想自己也尽力了,接下去是应该由他来完完全全主导自己的人生,无论之后他想做什么决定,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我都会全心支持。这一刻,我深信这是解开一切我向他枷锁的时候。

明天我将离开内比尔,今后很大的可能还会回来,但将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过去半年的时间,暂时的长住确实改变了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观点,也重燃了本身的写作志业,这当然是一种无比珍贵的收获。然而,活着不能只想追求收获与回报,最重要的还是每一天都要活的轻安自在。

佛陀说:学习放下挂碍,快乐自然会来。

我想,这是时候了。

(照片是离开前在海洋广场所拍摄的最后一张当着留念, 22/11/2018)

咖啡馆的早晨

 咖啡馆的早晨



和女儿特早抵达咖啡馆

女儿即刻为一些订单开始忙碌

我在等待的时段也开始整理餐具

昨晚留下来的咖啡香已经荡然无存

店面早晨背阳而罩于阴影中

然后小Boy出现在篱笆门前

以充满思念的音调喵了两声

饿了吧。女儿说

我撕开一包猫食倒在塑料容具内

他冷漠地看了我一眼

身后的白盲盲的阳光有点刺眼

然后低下头舔吃那些肉腥味的块状食物

我继续收拾餐具

昨晚客户用过的盘碗茶匙

已经洗净了飨食时不慎遗留的感觉

所有残余的污迹已不复存

生命从新开始等待另一桌

有一桌的客人那些可能会来

或不会来的人影

让他们体验用爱经营的氛围

然后Spotify传出来一位名字不详

的歌手嗓音唱着懒洋洋的曲调

在一个懒洋洋的星期一早上

小Boy吃饱了转身就走

轻轻喵了一声当着离开的手势

我还在咖啡馆里女儿

开始打开烘炉阳光愈亮

一天又要开始在这里

用爱经营的咖啡馆

(摄自RELISH Cafe)


那个健行的傍晚

 那个健行的傍晚

半年之后我又回到吉打港口Warung Laksa Sungai Dua Tepi Laut, 如往把车停泊在路旁的一块小空地,如往也只有自己一辆车。

下车走向健行路线的进口处时,天色晦暗阴沉,自从抵达老家之后天空就一直郁闷着,云多而厚密,太阳被糊化成一团散乱的晕黄灯泡。

其实类似天气最适合健行,只要不下雨,当我开始走向Kuala Kuar的时候,微风带着凉意徐徐吹来,感觉极为舒服。只是想起今早传来的讯息,心思不禁斯缠成一团回收的绒线,一些突发事件总是出其不意的时刻到来,把生活的宁静与次序捣乱得七零八落。




那个讯息就一直瘫在心头,也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只是有点烦,就如走在沿海小路上不断要闪避着水洼那样麻烦,恐怕一不留意就踩在污水里。周遭毫无人烟,除了海风紧刮的声音,还有本身独自跨步的跫音,沙沙地响,没有什么节奏感,默默地陪伴着着自己走下去。

天际云色迷蒙一片,无法确定飘雨几时会来,但日落肯定是缺席了,这将是没有暮色的黄昏。平扁的海洋灰呼呼的,浪潮疲弱地层层叠叠滚卷在泥滩上,击不起什么浪花,前后接替地凋零在泥泞中,恰似那一刻自己的心情状态,一些浮出台面的难题,燃眉之急的应对需求,这一生不是不曾经历过,但年过半百之后再次与它对峙难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至于惊慌,但颇为失措。

我还是继续走下去,云层没有离散的迹象,天色继续逼近入夜边缘的冥暗,我拧着一团胡思乱想走过矮小的灌木丛,一排椰树,一些海边的马来屋子,就走到了Kuala Kuar。当时是五点半左右,走近那座小渔村的时候,惊觉外来游客已经涌入它的海岸区,车辆并排地停泊在狭窄的路旁。

靠近小码头有一间饮食店,零落排列在泥滩岸旁的桌椅已经挤满了游客,清一色是马来顾客,正在享用晚餐。自己的思绪暂时被打断,端着虾面的招待着越过小路走过面前,一股香味飘入鼻腔。看来还不错。我心里想,但人潮实在拥挤,所以也没有想停下来享用的念头。

越过喧闹的小码头,海岸小路已铺上泊油,可惜只是一段而已,转个弯就看见一架停置在海边的挖土机,显然的沿海正建设阻浪堤墙,转弯之后的旧路就破坏不堪了,路面由于笨重的挖泥机隆隆碾过而变得洼窿突起,看来过后就得重新修建。踏步于类似惨状的小路,自己又不得不格外小心一些,之前在脑海里的凌乱思绪一点一滴地回来,浮现,但也实在无法专注去深入审查,分析及解决。

就在我走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停下来歇息喝点水解渴,然后决定回头了,就在这个时刻细雨竟然如牛毛轻轻飘落,落在运河上溅开朵朵涟漪水花,开了又谢了,谢了又开。我加快脚步走在来时路上,那些早前在运河旁垂钓的马来妇女都赶回家了,雨丝是急时缓,我把手机放进裤袋内,但其实雨势不大,所以衣裤都没湿透,只是发丝有点凉湿,但也不是濡湿至水珠滴落。

真的不懂这场雨的意义何在,不大也不小,仿佛只是下来骚扰行人的心情,打乱步伐的节奏,尤其是正为某些烦事深思的自己,可能是来洗涤心灵遭受凡人庸俗琐碎事沾染的污迹。但说来也奇怪,当我在飘雨中走完一大段路程之后,有意无意地发现一路上总是有一些丝网黏贴在脸上,好像是蜘蛛从一旁的树丛吐丝越过小路系住对面的树丛,我抓断了几次,但还是感觉有丝网扑在脸上,恰似一些外来的干扰试图混惑自己的思绪一样。




我心里想,活着也许就是要去面对这些外境的障碍与阻扰,我们凡人在与烦恼起冲突的时候,常常无法把心沉淀,反而更是恐慌和闷燥,就这样的引来痛苦,倘若可以坦开心胸去接受这些烦恼,看透它的本质来自情绪的波动,我相信什么烦恼也不算是什么了。

这一大半生,自己在修行的,在寻求的就是这种说易行难的觉悟;然而就在这个向晚的健行中,尽管有细雨和丝网的阻扰,当我走到入口处时,我觉得对早上传来的负面讯息自己已经寻获一些正面的对策措施,行不行得通还要拭目以待,但至少为之而惹来的烦恼就在那一刻,深觉已经轻松了许多。

我踏入车内,当我驱车离开停泊地点的时候,初夜已经彻底侵蚀最后一道阳光,周遭被挥落的黑暗紧紧笼罩,但远处的灯光已经亮起,我的心,安然地奔驰于回家的路上。

木桥上的思忖

 木桥上的思忖



从远处就瞥见这座木桥

几乎破损断裂的木桥

默默地跨越宽度不大的运河

桥旁的老树从水底壮硕地茁长

粗巨的躯干在水上开叉

一些枝叶低垂着头额

仿佛意图轻吻着安静的水面

我揣测着是否能坐在木桥上

那是一个迷人的企图

在昏黄的向晚暮光中坐在木板上

那么逼近流速近乎零的水镜

凝视着它反射的丛丛倒影

让周遭的静谧袍罩住自己

安抚着近来有些骚动不安的心灵

然后把水瓶开盖喝几口解渴

慢慢吃几口携带的阿拉伯面包

远处的泥路会传来机车闯过的噪音

惊醒我真实的世界是嚣闹的

现实世界是淆惑人心的

只有自己才能驾驭自己的心帆

选择梦想的风向掀扬帆布

没有犹豫没有悔疚地前进

这确实是一个迷人的企图

而自己也不想错过这美丽的邂逅

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踏上去

即使有点踉跄有点晃荡

自己最后还是坐在木桥中央

柔软的绿荫抚摸着自己灰短的发梢

细小的叶子偶尔坠落在河上

轻缓地击开纤弱的涟漪

恰似自己曾经属拥的日子

每一天总是这么安安静静地过去

有点悠闲有点颓废

也说不出那是自己的追求

只是觉得生活要如何转变

自己也无妨接受

岁月的色彩要如何淡化

自己也会感恩接收

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容貌

不必去乔装或刻意修饰

生命自然会变得无限绮丽

落日挪移至更尖锐的角度

余晖的芒刺里有一种直视的晕眩

喝掉了半瓶的塑料水罐

陪着我无声地折射着扎眼的光

河水依旧静静的慢慢流去




2021夏日圣诞节

 夏日圣诞节




祖国的圣诞节没有雪花。

阳光灿烂如炎夏的颜色。

本是假期但今年不能度假。

在女儿的咖啡馆忙了一个早上。

说好不会帮忙但还是帮了一个早上。

没有选择其实就是一种选择。

生命如果是一条河,它会流往何处?

原来生命是一条逆流而上的河。

岂知那一天它会流到源头。

那是结束的时刻。

而今天自己的河流格外湍急。

寂静无声的那一段已经过去。

尖弯缓弯都没关系。

弯曲之后河身才能挺直。

这里的圣诞节在夏天来到。

阳光灿烂如灿烂的心情。

祝所有朋友圣诞节愉快,安康。

烤面包的美好记忆

 烤面包的美好记忆

十多年前我在Church Street的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楼下对面是现在的Peranakan Museum,当时哪儿的路旁中午之后就会出现一个电单车拖着的摊子,摊主是一名长着细密胡子的印裔中年人,不拘言笑,每一次看到他都是在忙着挥舞双臂,因为他的摊子一开档就会忙到关闭为止。

他卖的就是烤面包和一些普通饮料。他的摊子有好几层,最低一层铺满烧得火红的黑炭块,烈火噼啪响,血红的火炭上是一个铁网架。上层摆置着一粒粒涨蓬蓬的印度面包,表皮近乎金褐色,肉质扎实但松软,颜色是微然的乳黄。还有就是两三罐Planta,一罐开着盖子,沾着黄油的抹油刀搁在罐口;Planta罐旁也是两三个炼奶罐,里边可以瞥见滑溜溜的粘质Kaya,然后又是一把抹油刀,随意的放在罐旁,当然在午后阳光下闪亮的表面也是沾着Kaya的遗迹。

贸易公司坐落在办公楼的第四楼,我的办事桌在窗旁,每次一翻身往下看就会看见他来了没有,或来了摊子开了没有。我常常趁着他一开档就赶下去点了一份烤面包和一杯炼奶咖啡;有时业务繁忙,就叫属下跑下去打包;有时忙完的时候转身一看,那小小的摊子围聚着一群耐心等待的客人。我就按耐着食欲多等一会,过几分钟再看一次,抓住剩下几个人的时机才疾步冲下去。

摊主永远是那副严肃的表情,专注的模样令人汗颜,一丝不苟地日复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程序,锐利的刻齿刀切下两片大约一寸厚的面包,然后把它们放在铁网架上,架子下面的火炭块永远不会熄灭,橙蓝色的焰舌轻柔地吻舔着面包的细肤;他偶尔会用一根小木棍拨一拨炭块,撩激四处窜逃的火星。

当火炭焰烘烤着面包的时候,他就会泡咖啡。泡咖啡的角落是一个可以拉出来的小台子,台子下有一个火炭炉,烧滚着一个不锈钢的大水缸,缸内的水也是一直滚烫着,蒸发的烟气不曾中断。台子上放着一个大钢水杯,它装着一个布筛子,筛子内装着黑乎乎的铅色咖啡粗粒。我只喝他泡的咖啡,跟他说的时候他也不会看你一眼,自个儿忙着,但放心他不会忘记,不曾忘记。轮到泡咖啡的时候,他洗练地握着布筛子放在瓷杯口上,瓢一大勺子的滚水倒下去筛子里,须臾,一柱弯曲流下的黑汁溅落杯里。

当杯子装满四分之三的黑液体时,他会把筛子和勺子放下;然后把面包反转过来,现在朝上的表面已经斑驳地呈露一些烤焦得纹条图案。接着他把注意力转移到那杯咖啡。他握着红字炼奶罐,快速地用小汤匙拨落三次的浓稠炼奶。再倒入滚水把杯子添到杯唇边缘,小汤匙浸下去熟练而有力地搅打,杯内的铅黑色急急被淡化成深褐色。

当你接过杯子时,液体依然是热腾腾地冒着缕烟,刺鼻的咖啡浓郁混着炼奶的馥郁,吮啜一口就如被甜蜜的电击感觉。然后面包两边都烘烤完毕,一片涂上厚实的Planta,由于它仍然烫热,Planta很快的便溶化渗入面包里,另一片涂上厚厚的一层Kaya,下手狠猛,毫无吝啬。然后面对面夹在一起、刀起刀落两片紧贴的面包被切成三长条片。

至今我不会忘记第一口咬下去的饮食体验,面包有一种绷脆的质感,但又有面包的柔软,里边匿藏着炭烧的气味;而这股轻微烤焦的味道却被奶油和Kaya的香甜冲淡,混合成一种抚慰着味觉感官的气息,形成一种长久无法遗忘的饮食记忆,简单而美丽。

有一年他的摊子却不再出现、起初我们都以为他回印度去了,应该不久就会回来。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摊子没来;两个月,三个月,也没来,后来再也不曾出现。直到我离开了那间贸易公司之际,谁也不晓得那个蓄满胡子的印度人去了哪里。

这是我这一生至今吃过的最美味烤面包,还有,咖啡也是。




Thursday, October 21, 2021

十月的阳光

 十月的阳光



其实十月是进入年终雨季了,天气明显转凉,当时间的步伐迫近农历新年的时候,北风会悄然刮起,新的一年就这样来到。

圣诞节还没过去,呵,不禁却提及农历新年了,可见白驹过隙,时间流逝叫人深叹唏嘘。这一年半真的是白驹过隙,说不上眨眼就闪过去,但日子真的是有点像加速的行云流水,仿佛在观赏一部云飘水流的time lapse 视频,看完警觉已经来到十月。

这一年半肆虐每个人的生活的武汉病毒其实依然还未完全离去,而且看来也不会彻底消失,但大家的适应能力明显都提升了,面对病毒的态度也坦然得多了,这也是自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如果只是一次的病毒就自我畏缩的话,那接下去当爆发更凶煞的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又要如何抗衡呢?这个时候大家尽量依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本身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去审视别人怎样生存,更没必要去批判他人的存在姿势;如果我们可以伸出援手协助需要协助的人,那就尽量去履行这些善举,但如果没能力或觉得不想,也无所谓,只要不去鄙视别人没有伤天害理的言行举止,这已经是一种善良的表现。

十月也已经快过半了,这个月的事情有点繁多,女儿的咖啡馆这个星期六重新营业,休业了超过五个月,不开也不行了。儿子这个星期五返回吉隆坡,学院下个星期一正式具体开课,他的科系本来就需要许多实习课程,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而自己也在处理者租屋的问题,一些东西先得卖掉才可以开始整顿那间屋子。

想想可以过着繁忙的生活也是蛮不错的,在这种半退休的生命结构里,除了自己想做的事,当然还有其他必须做的事,这就是生活,十月的生活就是这个模式了。


回顾:首次健行尼泊尔

首次健行尼泊尔



我在大学时期就听过尼泊尔这个国家,也听过朋友到那儿爬山,正确一点就是健行。尽管自己喜欢行走,但所谓因缘不具足,年轻力壮的时候就不曾想过健行这回事。就这样的时间蹉跎,一晃年纪就跨过了半百的门槛,终于在2016年首次答应老朋友去尼泊尔健行,开启了这一生迟来的健行岁月。

第一次健行的记忆犹新,一切仿佛历历在目,从下机前往加满都的路上直到健行途中在Ghandruk夜宿的最后一晚,整个旅程充满着难忘的回忆,对尼泊尔的老都城,那些刻满历史痕迹的建筑物,古城,寺庙,佛塔;还有上天恩赐的深山野岭,数不尽的层叠山峰,闪耀着银光的雪峰与冰川,当然无法忘怀的还有那些童话般的杜鹃花林,汹涌湍急的江河,涧溪,激流和壮丽的瀑布,这一切切实在是无法以文字来描述它们的绮丽和壮观。

那一次我们选择的是五天四夜的短程路线,当地人称为“婴儿路线”(Baby Trek),就是连婴孩都可以走完的意思。其实这个路线的最高点是Ghorepani,大约只有三千米,所以可说是还未超越高山症的最底线。全程最难忘的,也是最艰辛吃力的就是前往Ullery要爬上3600个梯级的那一段,这一段可说是最陡峭,没有平地或让你可以歇息的地方,梯级的宽度有限,所以也很难站在梯级上喘气,这可能会阻住后面的人群,所以只有不断的攀爬,在下面抬头可以看到高处人头攒动,有时看见一段梯级仿佛已经到顶,爬了上去才知道是一个更倾斜的尖弯。我还记得那一座3600级的梯级就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在就走完梯级爬上Ullery村庄的时候,右脚终于斗不过岁月抽了筋。

那一晚在Ullery的凌晨两点钟,突然间醒来,无意间看出窗外,第一次看见迷离诡秘的雪峰,那种猛击心坎的震撼至今难忘。凌晨观赏雪峰最美的地点就在Ghorepani,当时三点半就起身,准备四点半攀登Poon Hill,就在旅馆的外面,傍晚时天空密布的云海突然觉离开,消散,夜空是紫蓝色的帐布,初十五刚过的月亮洒下皎洁的月光,远处的高山露出顶峰的皑皑白雪,在流光的沐浴下微微折射着银光。那一个在Poon Hill观赏日出的清晨,上天对我们格外宠爱,天色清澈如洗,晨曦的瑰丽不在话下,山群重重叠叠的景象扑塑迷离,云雾缭绕又飘渺,当然一整排的Annapurna山脉的部分山峰渲染着旭阳的金黄色光芒,毫无掩饰地显露在眼前。

最后一晚在Ghandruk,除了那个繁星璀灿的夜空叫人看傻了眼,最具娱乐性的还是当地人为我们呈现的歌舞表演,那些年过半百的舞娘原来都是比余业还更余业的演出者,舞姿的水平根本无法评级,但滑稽的动作和表情也为我们带来笑到飙泪的效果,也算是值回票价地渡过一个欢腾的夜晚。

值得一提的是在Ghandruk下榻的旅馆Snowland,虽然设备一般,但在它庭院的草坪上无所事事地坐着,看着眼前的巨大山峦与雪山峰,感觉就真的仿佛活在天堂一样!

人生也许就是无法时时刻刻都完美无缺,我也记得就在那一天下午接到一个深交的生意伙伴,也是好友的逝世短讯,瞬然间愉悦的心绪被一股无法压抑的悲痛淹没,对人生的无常更觉得感慨万千,唏嘘无限。

这些都是我这一生中第一次健行的琐碎事,也是烙印在记忆里最难忘的点点滴滴。

(Google 摘图)

最后一棵九重葛

 最后一棵九重葛



母亲说自己老了,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打扫落叶凋花,所以叫我把屋前的最后一棵九重葛砍下来。

也记不清那棵九重葛在屋前点缀老家多少年了,虽然遮不了多少荫,但也成为了老家的标记,住宅区的人一说起“师母娘”的家就会说:屋前有一棵九重葛的就是了。

多年以后,事过境迁,一场风雨一晴天,母亲老去了,九重葛也老去了,迫不得已的时刻最终也已经到来。

想想下次再回去,远远也再也看不到这一棵常年都会灿烂开花的九重葛,心中不禁浮生一股惆怅。





细读一棵树的身世

 细读一棵树的身世



仰头视测她的高度

凝视她如何展姿

每一根主干的伸延

它们扭曲的角度与方向

那是一种生存的渴望

然后纤修的枝茎探出头

腼腆地窥探世界

思念着那些曾经相随的绿叶

即使承受着无数次凋零

的剧痛          直到最后

一片枯槁的皱叶坠落

那一刻才是她这一生

故事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首挽歌

云可以陆续飘过

阳光辗转来回迁移

她还是伫立在哪里

轻轻窃唱着生命

的歌曲








(摄自家乡的Kampung Hujung Alor, Kedah)

October Rain/十月飘雨

 October Rain

十月飘雨 (英文版)




Rudderless, it comes

The rapid drops sputter the windowpanes

Dancing with indiscreet rhythm 

Like a piano recital murmuring at your earlobe

Seducing you to abruptly 

exit the door of your ethereal dream

Eyes wide open as the limpid morning light

inundating your vision

And it is gone

When you anticipate another soggy morning

It is gone like an artifice

Leaving some arcane watermarks 

on the dusty glasses

Like a riddle of life to be decoded

or just a series of trivialized footprints 

that expound nothing

Practically nothing that matters you 

for whatsoever intimacy

When the world goes round and round

senselessly without any edifying direction

With eyes closed, you lie back down

Inside a mammoth insular cocoon

Weaving the endless ecstasy of carnality

You deafen your ears 

to another deafening loquacity 

of the October rain.........

回顾:生活

 生活

走出Pak n Save 超级市场的时候,暮色已在天边逐渐褪逝,街灯亮起,风在傍晚过后就开始急急刮扬,我提着一包日常用品走入缓缓降落的夜色里。

四周寂静,可能是星期一的关系,超市里的客户寥寥无几,超市外的停车场相应的冷清空荡,停泊的车辆十指可数,也可能是晚餐时间,大家都相聚在饭桌旁了。

我已经吃过晚餐,没有家人的晚餐一切从简,炒了一大锅黑酱油鲜虾面,吃了三分一,其余的装入玻璃容器内当着儿子明天携带去学校的中餐。儿子的晚餐由保姆准备,免得我操心,只有中餐由我来主持大局,下厨不是我的强项,但人在必要的时候总会自然地找到出路。我常常对儿子说:你爸下厨就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吃就好了。当然每次放学回来,他把玻璃容器放在桌上,我看见里边空无一物时心里也稍感安慰,心想煮得还不错吧!

从Pak n Save 走回儿子保姆家大约是十分钟的路程,但我刻意走得格外缓慢,来到内比尔,生活的节奏遽速变得迟缓起来。儿子早上上学,保姆也跟着上班,整间屋子留下自己独守。由于五个小时的时差,我要等到午后才需要留意期货市场的走向,然后以Whatapps传短讯给客户要求报价,我的微型生意很快的就办妥,其他的就看买家的意愿了。然后我简单地吃中餐,然后到儿子学校接他回家,四点左右送他到泳池去游泳训练。当他在池里激烈锻炼的时候,我就开始阅读或写作,尽管泳池场地还颇喧闹的,但自己已经习惯了,去年六个月里的一些作品都是在人影晃动,声浪嘈杂中心无旁骛地完成的。

今天吃完晚餐虽然已经接近八点,但就快进入夏天的纽西兰白昼渐长,太阳已经下山,但天色依然一片洗亮,我就这样决定徒步走到超市购物,一个人,走过冷清的街道,冷清的市场,然后又在冷清的入夜时刻,在有点寒冻的晚风里走回去。

近乎一个人的生活,就这样的磨耗掉一天。



Tuesday, September 7, 2021

篮球场

 篮球场




街灯熄灭后

黑夜就一哄而散了

篮球场上依然没有球击声

网圈开着大口

渴望喂食

球鞋始终也没来

汗水是遥远的记忆

曾经喧哗过的噪音

冷却下来

留下一滩血红的孤寂

在篮球场的中央

静静睡去

(记我园晨走)

让我走完这一个封锁的季节

 让我走完这一个封锁的季节



今天创了一个徒步疾走的全新记录的距离,13公里,两个小时,可说是这一次MCO 3.0最长的一次。当然也不是徒步健行最远的记录,我在纽西兰的时候曾经一次走了22公里。
只是环境及气候都不同,在这里湿度很高,而且太阳猛烈,走十分钟就沁汗了,走二十分钟就背湿了,三十分钟过后就黏哒哒的,很不舒服;在纽西兰走了两个小时,还是流不出一滴汗,可能会感到烘热,但再走一个两个小时,也依然感到全身舒爽。这就是为什么我在那边可以走五个小时,穿过22公里的路。
今天六月十九日,本来在十五号就解封了,但又,或更贴切的是预料之中,又延长了两个星期,这就是只靠封锁防疫的后果,越封越锁。但日子还是一样过,要吃要喝,但没有什么可玩可乐的;其实乐不乐,也只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阅读对我是一种乐,但对其他人可能根本不是,对小孩子还可能是一种苦,所以世间没有绝对。
大家过着大家向往或允许之中的生活方式,不苦不乐,在当今的瘟疫蔓延时刻,心中还要充满感恩,因为在我们的舒适圈外,还有许多人正为着要如何活下去忧愁烦恼,而我们还可以喝喝咖啡,吃些甜品,浏览一下面子书,批东评西的,还有多余的精力时间去争执,论辩,抒发一些可能跟自己无关痛痒的事情,我不懂大家怎么想,对我来说,自己真的是太幸运了!
这是上天的恩宠,我珍惜不已。
五月八号之后封锁季节就开始了,习惯运动的人如我,唯一的苦衷可能就是无法在网球场上飙汗挥拍,唯一可做的就是徒步疾走,所以这一个月半来就这样大走小走,长走短走,几乎每天都会走,有时自己走,偶尔和老婆一起走,不晒恩爱,只是拉她出来运动出汗,回顾也真的还走了超乎百多公里的路。
眼看七月沦陷在封锁惨况的机率非常高,所以在这漫长的封锁季节,就让自己痛痛快快地走完它吧!

在白昼梦见黑夜

 在白昼梦见黑夜




午间阅后浅眠

周末没有什么杂念

或许有少许的心事

也很安静地躲在暗角

阳光狂烈而扎眼

阖眼后的黑漆里

依然觉察到那股炙焰

仿佛在睨视我的睡姿

挑衅我的睏意

然后我是觉得已经睡去

或还在睡中清醒

无法辨认的时空

失陷于时间与地点的错乱之间

在入夜之际缓缓步行

魑魅魍魉的夜色围拢过来

我没有逃不能逃也不想逃

唯有继续走向黑夜的心脏

聆听它的跳动

厘清它的频率

那是我只能做的事

在白昼梦见黑夜的时候

太阳依旧毒辣

眯着眼寻找亮光

零零碎碎的光屑

在午后的半睡半醒之间

夏至

 夏至




我在赤道之北蛰居

六月产下夏季的卵

不需温孵

雨季之后它会破壳而出

把忧郁渲染在天空的湛蓝

一种熏心的醉意

像一瓶Blue Label那样蓝

疼惜我不沾酒

就这样错过那些香醇的

气息夏天的味道

草坪润绿的浓郁

在风中浑舞

混着一些刺鼻的花粉

看不见的流离窜动

行人却都在戴上口罩

深藏着一股脆弱的心安

想象力无法抵达的地方

那是夏天过后的故事

阳光闪烁着炫视的明澈

原来去年冬末的梦呓

依然冻结成一个谜底

一路缓步走来

自己已经疲以应付

那些时间的谜语

剥开一层岁月又是一层

还散发着霉菌的孢子

飘荡的秘密还未解开

一眨眼六月的

夏季已经踉跄到来

雨后杂思

 雨后杂思



·读着诗集,就睡去了

·雨不经意地洒了一阵,急慌慌地

·突然嗜甜,眷念着女儿的提拉米苏

·咖啡也就冷切了,体温剧降

·狗儿在车底下,惦念着故居

·昨天返不回到今天,尽管只是一个日落的距离

·想起一些没有结局的故事,其实连开头也没有

·像一只溜进涧溪的鱼,女儿醒了过来

·儿子端坐着上网课,思绪罩住一层层的网

·我说:太多的声音,极少的沉静

·妻子把窗推开,仰望稀释的阳光

·雨是停了,水气依然暗中涌动

·我尝试逼近狗儿,它回视以哀怨的眸光

·毕竟,所有的尝试不可能都必败无疑

·醒来过后,继续读诗

荷花

 六月荷花的侧写

Profiling the blooming of a lotus










彩虹云

 彩虹云



云絮累飘着

迂缓地横越天空

棉吸了搅散着

暮色的水气

一不小心

打了个饱嗝

泄漏一地的

彩虹丝带

(摄自Kampung Hujung Alor, AS)

禾浪青青伴轻风

 禾浪青青伴轻风


故乡的美

是禾浪的细语

飘渺的舞姿

一种翠绿的矜持

腼腆地微笑

抚慰霉锈的心灵

(摄自Kg Hujung Alor,AS)